浅谈国企员工在保密工作中该怎么做

发布时间:2025-05-26 08:31 阅读次数:
【字体大小:

提及国家安全,不少人脑海中会浮现间谍、特工、战火纷飞的场景,觉得其与自己的日常生活相距甚远。实际上,“国家安全”已延伸至经济、社会、生态环境、网络空间等诸多领域,和我们每个人的生活紧密相连。

国有企业作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,做好保密工作意义重大。为切实强化保密工作,依据《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》相关规定,国有企业员工需进一步提升保密意识,积极营造学法、知法、守法的良好氛围,严格遵守保密规章制度,妥善处理工作中的各类秘密信息。

一、保密范围及级别

(一)保密范围

保密范围涵盖机要文件、收发文件登记簿、各类档案、财务信息、工程项目资料,以及涉及国家安全、国家利益和单位权益的音像带、图表等资料。这些信息在企业运营和国家发展中具有关键价值,需严格保密。

(二)密级划分

依据国家和上级主管部门的规定,保密信息的密级分为内部、秘密、机密、绝密四个等级。不同密级的信息,其保密措施和管理要求存在差异,企业员工应准确识别并依规处理。

二、保密措施及要求

(一)文件、资料保密

1.对于中央、省、市以及上级主管部门下发或转发的秘密、机密、绝密文件、刊物、信函等,统一由专项负责人负责签收与拆封,确保文件流转的安全性与规范性。

2.在公文处理过程中,必须严格按照规定的范围传阅文件,不得私自扩大传阅范围,严禁无关人员接触保密文件,更不能向无关人员透露文件中的秘密内容。对于机密和绝密文件,要依照规定及时清退,防止文件丢失或信息泄露。

1.在重要文件的酝酿、起草、修改、讨论阶段,要高度重视保密工作,任何人不得随意传播相关内容,尤其是尚未定稿的文件。在文件打印前,务必明确其密级,以便采取相应的保密措施。

2.密件应在规定的场所内阅读,未经许可不得随意带出。若因工作需要携带密件外出,必须经分管领导批准,并办理借用手续,在规定期限内归还,避免密件失控。

3.加强文件复印管理,正式文件、带有密级的文件以及省以上领导讲话材料,原则上不得复印。如因工作特殊需要复印,必须经专项负责人同意,复印人员方可操作,同时要做好复印记录与管控。

4.文件打印应在文印室进行,打印保密文件时,要确保无关人员不接触文件内容,不得向他人泄露打印材料的信息。打印后的废页废纸要及时销毁,防止信息通过废纸泄露。

5.在涉外工作中,要特别注意公文保密,严禁外国人或无关人员接触保密文件,维护国家和单位的信息安全。

6.保密文件和资料必须存放在加锁的文件柜中,工作人员的办公桌上不得随意放置保密文件。在节假日休息或离开办公室时,应提前将保密文件和资料整理存放妥当,防止文件遗失。

7.调离单位的工作人员,需将个人保存的保密文件和资料进行清理并及时清退,不得私自将其带离单位,确保单位保密信息的完整性。

8.司机同样要做好保密工作,当领导离车时,若车上有文件包或其他文件资料,司机不得擅自离车。未经领导同意,严禁无关人员搭车,同时要对领导在车内讨论的内容严格保密。

(二)档案保密

1.严格遵守档案保密制度,对保密文件和一般文件要分开组卷、保管和编目,避免密级混淆,便于档案管理与保密。        

2.查阅档案时,必须遵循保密制度和阅档规定,严禁抄录、涂改、圈划、拆换、撕毁档案材料,不得向无关人员泄露档案内容。具有密级的档案材料原则上只能在档案室查阅,如需借用,必须经专项负责人批准,并严格履行借阅手续,在规定时间内归还,不得转借他人。

3.涉及人事等方面的内部记录,要及时收交,由组织人事科统一保存。档案管理员不得向无关人员或组织提供人事档案,不得泄露档案内容,保护员工个人信息安全。

4.严格遵守档案管理工作制度,注重保密。任何个人不得私自将档案借出或复印,确保档案的安全性与完整性。

5.加强档案室的安全防护工作,做好防火、防盗、防潮措施,预防安全事故发生,保障档案资料的物理安全。

(三)会议保密

1.召开各类涉密会议时,要明确参会人员的范围和人数,严格控制参会人员,禁止无关人员参会。

2.参会人员必须严格遵守会议保密纪律,不得以任何形式向外泄露会议内容,维护会议信息的保密性。

3.会议文件及会议记录由办公室统一保管,个人不得私自保存。如需查阅会议记录,须经专项负责人批准,确保会议信息的规范管理。

(四)通讯、公章保密

1.严禁在普通电话、手机、信件、传真中谈论或传递单位秘密信息。发出的密件要有密封标记,由专项负责人指定专人投递,或通过机要通讯方式投递,不得代投、代发,也不能通过普通邮政传递秘密文件和资料。

2.严格公章管理,选择政治可靠的专人负责保管公章,确保公章的安全。公章的启用和作废要按规定进行登记,并留存印模。作废的公章要及时缴回颁发机关封存或销毁。

3.任何人不得在空白纸上加盖公章,也不得携带加盖公章的空白介绍信外出,防止公章被滥用,保障单位权益。

(五)信息系统保密

1.加强对各岗位配置计算机的管理,禁止外单位人员使用本单位计算机,防止信息泄露风险。

2.不得在计算机上安装与业务无关的软件,如游戏软件等。未经同意,不得擅自将本单位计算机与外单位或个人的计算机联网,保障计算机系统的安全性。

3.处理涉密信息的计算机不得接入互联网,不得使用来源不明、未经检查的存储介质,防止计算机受到病毒攻击或被植入窃密程序。

4.涉及单位秘密内容的文件、资料、内部办公信息以及暂不宜向公众公开的事项,严禁上网发布,同时禁止泄露、外借和转移专业数据信息,确保单位信息系统的安全稳定。

5.单位总服务器应由专人管理,无关人员不得接触,保障服务器的正常运转,为单位信息系统提供可靠支持。

(六)打电话、发短信保密

普通电话存在串音和载波辐射问题,部分电话线暴露在外,容易被搭线窃听。在通话中谈论秘密信息,极有可能导致泄密。手机通信传输系统是开放的无线通信系统,通信信号在空中传输,通过相应技术设备即可截听通话内容。此外,手机还可与互联网无线连接。因此,在手机通话中谈论涉密内容,或用手机发送、存储涉密信息,都极易造成泄密。在日常通讯中,应避免使用普通通讯工具处理涉密事务。

(七)移动存储介质交叉使用

移动存储介质包括U盘、手机、数码相机、MP3、MP4等具有存储功能的电子产品。在涉密计算机和非涉密计算机之间交叉使用移动存储介质,可能使涉密计算机被植入间谍窃密程序或感染计算机病毒。一旦移动介质感染窃密病毒,再次接入连接互联网的计算机时,窃密程序会自动将U盘中的涉密信息发送到指定邮箱,导致涉密计算机上的涉密信息泄露。为保障信息安全,应严格避免移动存储介质的交叉使用。

(八)微信、QQ 工作群保密

1.严把关:遵循非必要不建立原则,建群需先审批。科室根据工作实际需求提出建群申请,详细写明用途、准入范围、建立时间及责任人,报经相关领导及保密管理人员审批同意后,方可建立工作群。规范群名,统一命名为 “XX 部门 XX 工作群”,群名变更时要及时报告。建立《微信工作群管理台账》,详细记录群名称、群主、成员姓名、建群目的、时间及解散日期等信息,进行建档备案。

2.严要求:坚持谁建群谁负责、谁管理谁负责的原则,确定群主为群管理员,并签订《微信工作群管理员保密责任书》,明确保密管理主体责任。发布群公告,明确保密要求,限定群内信息发布范围,如通知公告、制度规定、工作动态等,要求群成员自觉遵守不传密、不转密的规定,发现泄密情况及时报告。严格验证成员身份,落实群内实名制度,禁止成员擅自拉人入群或退群。监督群内信息发布情况,发现群成员发布违规内容,及时进行教育提醒。一旦发现涉及国家秘密或工作秘密的内容,第一时间提醒发布者撤回,并向本单位保密工作机构报告。

3.严管控:遵循“建立-解散”全程管控原则,定期检查工作群管理情况,将其纳入保密检查重点内容,排查风险隐患。对微信工作群做到心中有数,定期更新台账,检查群内信息发布情况。及时解散僵尸群、临时群,对必要的工作群进行融合,严格控制工作群数量。专项工作群等非日常工作群,在工作结束后应立即解散。
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