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以前加入过一个旅游社团,这个社团的主要管理人员和群主一团和气,给人感觉很团结有爱,黏性很强,社团的管理们不同于其他的户外社团,他们大都风气正素质高,吸引了很多驴友,随着人员的增多,群主委派了其他管理做领队,带队户外,他提成一部分,双赢都有收入,大家干劲很高,后来又有些领队被吸引了过来,团队逐渐壮大,形成了正反馈,但发展到一定程度,驴友数量出现饱和现象。
这时群主和各管理们就当下情况有了不同意见,群主为了占领户外市场,要无限制地扩充领队,造成领队间抢驴友闹矛盾,对后来的领队素质没有要求,队伍的职业素质水平参差不齐,老领队有意见,提出限制再扩招,以及对线路分配、领队搭档组合都有看法,群主却一味为了提成多而无限制扩招,对于领队间彼此的矛盾也不予调和,分别打压,掌握平衡。
群主和领队们各自宣扬自己的主张,群主的愿景是人多、钱多,而不讲求当下的策略是否符合适宜,片面的认为各领队们打着自己的小算盘,不站在大局着想;各领队们宣扬自己面临的问题,关于人员饱和和线路设计冲突等,应该如何做,但谁也没听进去,造成整个社团商业化气息很重,一改原来的团结和气的氛围,更多的是恶性竞争,当初的共同愿景,将社团发展壮大已经不可能实现,在群主的宣扬下,共同愿景和各领队个人愿景造成了冲突,各领队只实现个人愿景带好自己队伍的承诺,不再对当初所谓的共同愿景,即壮大整个社团而投入。
反思:如果当初出现矛盾时,群主能审时度势,停止一味扩招,为现有的领队们着想,针对他们面临的问题,共同想办法解决,听听各领队们的宣扬,推断其假设是否成立可行,在宣扬自己主张的同时,也愿意和领队们坐下来好好对其看法和决定探寻,一起商量不违和共同愿景的做法,站在共同愿景的立场上考虑,为何愿景的实现有了负面反馈,产生停滞。如果能静下心,客观地听取他人意见,分析总结,不至于最后一拍两散。
当一个组织的愿景出现冲突时,作为管理者各方需要认识到宣扬和探寻对于决策的重要性和区别。
1、分析愿景冲突的客观事由,分歧意见是什么。
2、与当初的共同愿景有没有偏离。
3、如何实现共同愿景,在实现的过程中出现方法上、观点上的不同,各个不同的原因和结果是什么。
4、各方坦诚说出来各自的想法,本着“探寻”原则,各自畅所欲言,但在实际中难做到,一味坚持己见却是常态。
为了避免冲突,在说出自己的意见后,如果还是谁也说服不了谁,作为一个团队,暂且聚焦当下执行的决策中它的优点,在实践论证不可行后再做调整。即便走弯路,或者走的慢一点,相信初心不变,共同愿景不放弃,各方以承诺投入的态度坚持下去,而不是在顺从与不顺从的态度之间转换,这样终究会在跌倒中补足差距,实现共同愿景。